矇瓶試飲 A l’Aveugle


在廣告與行銷的時代,名實是否相符似乎已經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了。至少,我必須承認,拿掉logo的商品,常讓我不知該如何評定價格。而且,更讓我感嘆的是,如果蛻下身份地位的外衣,有多少人還分得出那一個情人才是最值得愛的人呢?在葡萄酒的世界裡,當把葡萄酒標遮起來時,我們還有多少能力可以評斷一瓶葡萄酒的價值呢?


如果你問:「當我們付出越多的時候,我們是否得到了越高的品質?」答案絕對不是肯定的,也許,中低價格的葡萄酒多少比較能接近他們的實際價值,但是許多超出一百美元一瓶的葡萄酒,他們的價值也許有一大部份是建立在酒標籤上印著的名字上,或者,純粹出於奢侈品市場非常奧妙的高定價策略,而市場供需僅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因素而已。當必須花30萬購買一個包包或一瓶葡萄酒時,很少人只會將Hermes的Birkin包只視為一個30公分的小牛皮包,也不會有人只看待1990年的Romanée-Conti為一瓶750cc,已經成熟適飲的黑皮諾紅酒。如果只是需要一瓶成熟可口的黑皮諾,只須不到十分之一的價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更好的選擇。請不要問我為什麼還會有人要買Birkin包和Romanée Conti,原因很簡單,雖然他們都稀有難得,但更重要的原因卻是因為大部份的人都買不起。



也許我們在選擇情人時很難忘掉他們的身份地位,但是,卻可以在品嚐葡萄酒的時候進行矇瓶品嚐,先忘掉標籤,讓葡萄酒們裸裎相見,回到屬於葡萄酒的原本面貌。雖然大部份的人都不願意承認,但是,可以逃過看標籤喝酒的酒評家其實並不多見,無論如何,即使我努力地克制自己,但是碰到名酒的表現不好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試著相信這只是因為還沒有到達成熟期,或者開瓶的時間不夠久而很少給較不知名的酒莊同樣的寬容和解釋。畢竟,勢利與附庸風雅是人性中最難克服的一項。如果需要客觀地品嚐葡萄酒時,還是矇瓶試飲吧!


矇瓶品嚐是翻自英文的Blind Tasting和法文的dégustation à l’aveugle,意思都是盲眼品嚐的意思。在品嚐之前先不讓品嚐者知道喝的酒的身份,以保留比較客觀,不受名聲與身價所影響的品嚐經驗,但並不是真的要把眼睛矇起來。有些更純粹主義的人認為酒的色調與深淺會過度影響嗅覺與味覺的評斷而干擾品嚐的客觀性,於是也有品嚐會使用全黑的玻璃杯品酒,澈底實踐blind tasting的字面意義。無論是那一種,矇瓶品嚐經常用於專業的品酒場合,例如,法國AOC法定產區等級的葡萄酒都必須由品評委員會以矇瓶試飲的方式評定合格才可以成為AOC等級的葡萄酒。為求客觀公正,全球各地大大小小的葡萄酒競賽也全都以矇瓶的方式進行。


雖然主要用於專業的用途,但是許多品嚐葡萄酒的樂趣卻可以透過矇瓶品嚐而達到。對於我們不知道,卻又必須面對的事物,總會激起一些好奇心,讓品嚐帶著懸疑性。而因為這份好奇與懸疑會讓感官更專注,可以更明確地聞到或嚐到葡萄酒的特性與細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因為太習慣於用視覺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當一旦把我們的眼睛矇起來之後,反而能讓出注意力給其他的感官,讓觸覺、聽覺和嗅覺突然變得更靈敏。而矇瓶品嚐葡萄酒也一樣有類似的效果,也許離題太遠,但網路一夜情大行其道的奧妙其實也正在其中。如果你試過讓你的朋友矇瓶品嚐一瓶他熟悉的葡萄酒,也許你就會瞭解我的意思是什麼了。



我相信單身的自由主義者應該有更多刺激好玩的成人遊戲,不過,如果你已婚而且還是保守的中產階級,那矇瓶品嚐其實還稱得上是好玩的遊戲。至少,像是在玩Clue之類的偵探遊戲,從一瓶酒的顏色、香氣、單寧、酸味、酒精等各種感官的線索中找出一瓶酒的真正身份,參與一起品嚐的人之間,也是一種競賽。矇瓶品嚐似乎在一般葡萄酒的愛好者之間頗為盛行,十多年前曾經買過一本英國出版,稱為“如何贏得葡萄酒遊戲”的書,專門教授如何在朦瓶品嚐的遊戲中猜出葡萄酒的品種、產區和年份的技巧。無論如何,總比同一時間法國出版的“如何跟你的老闆談論葡萄酒”的職場指南要有趣多了。


如果你還沒有玩過,請好好享受葡萄酒處子的美好時刻吧!葡萄酒作家Jancis Robinson曾經感嘆地說,通常初入門不久的葡萄酒愛好者最容易猜中,資深的品酒家卻常會被過多的經驗所誤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