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自馬來西亞的粉紅色種蓮霧,
在台灣島南端的沿海地帶繁衍成前所未有的奇異風味,
夏果變成冬果,
粉紅轉成深深的黝黑顏色,
甜美取代酸澀,
粗鬆如海綿的質地化成細脆多汁的爽口質感,
就連果實裡原有的蓮霧子也全消失無蹤,
而原本蓮霧特有、帶著幾分青澀的青草味,
都轉化成為細緻淡雅的果香,
一種混合著蘋果、甘蔗與花蜜的淡淡香氣。


也許我們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黑珍珠蓮霧,
但對於來自於印尼、菲律賓或是馬來西亞的人們,
台灣的蓮霧卻是一種讓人驚訝連連的神奇美味。


十七世紀時荷蘭人從印尼把蓮霧帶到台灣,
三百多年了,
歷經無數的研究和種植技術的精進
以及果農們各顯神通的種植奇術,
包括斷根、
樹幹環刻剝皮、
罩黑網、
果園浸水、
剃光頭似的強剪枝、
灌鹽水和鬚根輕微肥傷等等,
這許許多多奇異的種植技藝,
就這樣,
讓由南洋北來的蓮霧在南台灣沿海平原的獨特土地上,
在善於操縱果樹的台灣果農手裡,
長出了原鄉沒有的傳奇風味。


蓮霧是台灣最講究種植技術的水果,
從黑珍珠,我們正看見了台灣技術農業的縮影,
果農們在他們的種植經驗裡不斷地尋求新的可能。
成功的蓮霧果農正像是台灣變形蟲似的中小企業,
不斷地因應世界的變化創造新的可能來.
也許,從這個角度來看,蓮霧正是最能代表台灣精神的水果,
跳出水果的自然本性,營造另一種炫目華美,無人能比的全新美味。

不過,
蓮霧的種植技術無論如何都需加上因地制宜的調整,才能夠真的種出成效來。
一塊地需要至少2-3年的時間才能摸索出最適合的種植方式。
缺乏對於土地的瞭解和尊重,任意使用種植的秘方,反而會適得其反。


春日山區曾經是黑珍珠的原產聖地,
出產最最頂尖的黑珍珠果實,
但是土地的枯竭與P33的濫用,
現在春日山上的蓮霧園早已風華不再了。
除了惋惜,春日的沒落也讓我們相信即使技術再高,
也仍要有自然大地的依持吧!


我總相信,
在屏東平靜柔美的海岸風情與華美可口的蓮霧果實之間有著不可言喻的緊密聯繫。
屏東人常說「南風若透,蓮霧著甜」,
每年初夏從巴士海峽吹來的南風,
從枋寮、林邊海岸沿著大武山西側的平原,
一路吹過潮州、內埔、里港,然後順著荖濃溪河谷吹進六龜來到寶來。
這一趟約80公里的路途,
帶著鹽份與海洋氣息的南風正吹過了台灣,
或者說,
全世界最最精華的蓮霧之鄉,
為沿途吹撫過的每一顆蓮霧
增添一份別處沒有的香甜。



黑珍珠V-II 黏土與鹽水的密秘關係
黑珍珠V-III 一樣水果多樣風味
黑珍珠V-IV 粉紅與黑
黑珍珠V-V 佳冬黑珍珠蓮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