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的世外桃源-台東太麻里鄉釋迦/卑南鄉鳳梨釋迦

經過數日的等待,原本硬實的釋迦果,現在握在手上卻已經像是即將軟塌崩解的土堤,輕巧地一剝,散成兩半的釋迦果露出脂白的果肉來,甜熟的釋迦香氣頓時飄盪出滿是花與蜜的熱帶甜香。連咬帶吸地將果肉入口,竟是不可思議的軟滑口感,綿綿細細地,卻又帶著一點Q勁咬感,搬唇、弄舌、吐子,留下滿口最是濃甜肥腴的甜潤滋味。這是全世界最美味的釋迦,來自台東海岸的絕美珍品,特別的碩大,多肉,也份外地甜美,但因為不耐儲運,這樣的美味果實卻註定要全部留給台灣人獨享,嚐過的外地旅客,得遠渡重洋才能再嚐一回,而我們,從七月到隔年三月,都能輕鬆隨意地在隔鄰的水果攤上買到。


從太平洋岸邊山海交界的太麻里鄉往北,跨過知本溪和大南溪進入花東縱谷的鹿野鄉,短短的四十公里,集聚了四千公頃的釋迦園,全國最大,也是全球最密集的釋迦種植區就落在這一片台灣東部潔淨舒倘的山水之間。台東南部的炎熱天氣配上經常普照的豔陽與非常充足的雨水,再加上隨處散佈,排水性特佳的砂礫地,風土變化多端的台灣島上,沒有比這裡更適合釋迦生長的環境。現在,全國將近百分之八十五的釋迦全來自台東這片自然特別厚愛的美麗土地。


南美水果安身東台灣

釋迦雖不是台灣原產的水果,但是引入島上種植至少也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而台東釋迦的蹶起,成為無人可及的夢幻產地卻僅僅是近二十多年來的事。1624年,明天啟四年,荷蘭人由安平登陸建立據點,開始營建熱蘭遮城(Zeelandia),原產於南美洲的釋迦也經由荷蘭人從爪哇引進,在台南附近種植。十七世紀中葉,永曆五年,明太僕寺少卿沈光文遇颱風飄流至台灣,被荷蘭人迎為上賓,在台南見到了不曾出現在中原的南方異果:釋迦,並作了一首「釋迦果詩」:「稱名頗似足誇人﹐不是中原大谷珍,端為上林栽未得﹐只應海島作安身。」自喻在台灣島上安身的境遇,卻也意外地留下釋迦的歷史記錄。


釋迦自然成熟的季節在夏季,雖然味甜,但容易軟熟,無法儲存或運送,幾乎沒有商品價值,幾百年來只是當作庭園栽培的果樹,一直晚到二十世紀的七O年代才開始有較具規模的種植。而產季調節以及冬期果的出現是轉變的關鍵。台灣夏季多颱風,被吹斷枝葉的釋迦樹會長出新梢,開花,並意外地在冬季結果。果農於是利用剪枝的技術讓釋迦在冬季產果,因為較涼爽,釋迦更耐放而且不易落果。而在台灣南部,尤其在台東,氣候夠溫暖,每年還能生產兩期果,使得產量增加,於是乎,釋迦在台灣有了全新的發展潛力,也從那時開始,台灣的釋迦園從當時不到五百公頃一路激增到現在的5500公頃,每年生產六千多萬公斤的釋迦果。


當年,台東的主要農作以鳳梨和柑橘為主,但這兩種水果都在六O年代面臨產業式微廢耕的威脅,釋迦適時地提供了台東農業一個新的機會,也讓遠來的果樹,經過三百年的追尋,在台灣島的東南邊上找到了一個安身定居的樂土,成為島民鐘愛的甜美水果。


台灣特有優異品系

但故事並沒有結束,大量種植之後,因實生苗變異,釋迦在台灣也開始出現了許多新的優秀品系,從果粒小,多籽,但卻香氣濃郁的細鱗種到果實稍大,風味佳的粗鱗種,然後在民國87年間更出現了果型更大的軟枝種,接著由粗鱗種又衍生在都蘭的果園發現的,品質更優異,又稱為台東一號的都蘭種,以及現在正是當紅,果實可達2斤重的大憨種。現在台灣的釋迦果農大多進行人工授粉,並且採用實生苗種植,未來有更多的機出現新的釋迦品系,讓台灣的釋迦風味有更精彩,更多元的變化。為了有更多的種源,台東農改場也引進了紫色種釋迦,雖然品質中等,但是顏色呈紫紅色,相當特別,也有果農少數種植,供應本地的市場。

在眾多的品系中,軟枝種的種植面積最為廣闊,高達兩千公頃,不過很矛盾的是,軟枝種的甜味、香氣與綿Q度都比不上粗鱗和都蘭等品種,因為果皮較厚,可食的果肉比也不高,再加上不耐放,兩、三天就後熟,並非特性完美的品種。不過因為產量穩定,又不易裂果,更重要的是果型大,很討市場的喜好,可以賣得好價錢,難怪成為目前台灣釋迦果農的最愛。一般而言,種植於溪邊沙礫地的軟枝種會比較好吃。至於香氣迷人的細鱗種,因為果型小,已經幾乎被淘汰了。而相當美味可口的粗鱗種因為冬季較容易裂果,也同樣日漸減少,現在只剩下不到500公頃。台東的果農現在大多將希望寄託於風味佳,口感更Q,果實大又較耐存的都蘭種,以及碩大驚人,但甜味較低,帶一點粉粉沙質口感的大憨種。


太麻里鄉-台東釋迦的精華產地

台東縣的卑南鄉以及台東市郊區是台東最主要的釋迦種植區,但是若論名氣卻都不及太麻里鄉著名,同樣等級的釋迦,只要產自太麻里,每公斤的價格常可以多出10元。其實,太麻里鄉的北界直接和這兩個地區以知本溪為鄰,雖然自然環境接近,但是南北狹長綿延三十五公里的太麻里鄉位置更南邊,東臨太平洋,有更多海洋的調劑,四季較不分明,溫差較小。而黑潮的經過不僅為太麻里帶來更豐富的魚產,也讓本地的氣候更加溫暖炎熱,釋迦更容易成熟。


此外,中央山脈在太麻里鄉內離海非常近,除了太麻里溪口的三角洲之外,幾乎直接濱臨太平洋,使得太麻里鄉的地形相當狹迫,雖然平原少,但是卻意外地提供了許多面東的坡地,這些日照充足,排水又好的山坡正是釋迦的絕佳種植地。北坑釋迦產銷班的郭文星班長指出,種植於山區的釋迦雖然成熟季稍微長一點,但是日照時間長,水份少,種成的釋迦特別甜,而且香味也更濃,甚至果形因為緩慢成長更為碩大。


太麻里鄉內現有約七百多公頃的釋迦園,加上鄰近的金峰鄉,大約有近千公頃,主要種植的區域從太麻里溪以南的香蘭村開始往北經大王、華源一直到三和以及知本溪南岸的美和,每年都由香蘭地區最早開始成熟採果,然後往北一路成熟到台東與卑南,在台東市和太麻里各擁有釋迦園的陳焰標班長指出,太麻里的釋迦產季要比台東市要早10天。台東的釋迦最北及於鹿野,再往北,氣候不夠溫暖,釋迦無法成熟兩期,種植的果農相當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