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IMG_8032.jpg


黑皮諾陰影裡的美味希哈
在馬丁堡,希哈卻比黑皮諾還難照料,生產成本更高,但想買的人並不多。即使受到許多好評,在過去四年來,種植的面積卻完全沒有增加。

sssDSC00333.jpg

總算放晴了,完美的深秋炙陽讓晚熟還未採收的希哈葡萄增加一些成熟的機會。今天繼續拜訪四家酒莊,傍晚還有品酒會以及成熟年份的晚宴。同行的,還有兩位酒評家,澳洲的Peter Burn和紐西蘭的Ramond Chan,他們對本地酒莊深入而詳盡的知識,讓我獲益良多。拜訪Dry River和Nga Waka兩家老牌名廠,小巧的The Cabbage Tree以及規模最大的Te Kairanga等四家。馬丁堡以黑皮諾紅酒聞名,但麗絲玲、格烏茲塔明娜和白蘇維濃等多香氣的白酒也頗具水準。Dry River的格烏茲塔明娜已可媲美阿爾薩斯的頂尖酒莊,此次參訪的十多家酒莊,每一款麗絲玲都相當迷人,似乎無須努力就能釀成清爽多香的白酒。

不過,最讓我感到驚奇的卻是希哈紅酒。在歐洲,以黑皮諾聞名的產區卻能產希哈確實很詭奇,較晚熟的希哈通常很難適應太冷的氣候。但在新世界,有些黑皮諾產區也同時以希哈聞名,如澳洲的Yarra Valley或美國的Sainta Maria Valley。在比較涼爽的產區,希哈也許比較難種植,但卻更能表現細緻精巧的一面,不過前提是得遇上好年份。

sssSyrah 2.jpg

Vynfields的女莊主Kaye McAulay建議我留一點時間參觀本地的橄欖油廠。馬丁堡現在也是紐西蘭最大的橄欖油產地。這確實很不尋常,橄欖是地中海岸的長青樹,怎會跟喜好寒冷氣候的黑皮諾產自同一地區呢?前天下午拜訪橄欖油莊園時,我問了這樣的問題,莊主拉高聲調帶點輕篾地說:「沒有種怎麼知道不行!」他的橄欖油顏色帶綠且多新鮮青草香,有明顯辣味,確實很有個性。馬丁堡的希哈也是如此吧!例如Schubert 2008年的Syrah,讓我懷想起十多年前涼爽年份的Côte Rôtie風味,有著黑皮諾般的細緻質地,而且鮮美多汁。

傍晚Martinborough Vineyard的釀酒師Paul Mason以及Dry River釀酒師Katy Hammond聯合主持了18款本地最具代表酒款的品嚐會,精銳酒款盡出。但最引人注意,討論最多的,竟然是來自Kusuda、Cambridge Road、Dry River和Martinborough Vineyard四款非常精彩的冷涼氣候風格的希哈紅酒,顯然其他的酒評家也跟我一樣意外。不過,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中,希哈卻比黑皮諾還難照料,生產成本更高,但想買的人並不多。Paul Mason說,即使受到許多好評,在過去四年來,種植的面積甚至完全沒有增加。

sssPaul Mason.jpg

sssIMG_8030.jpg

Martinborough 前言
Martinborough Day 2
Martinborough Day 3
Martinborough Day 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