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因脫水而變得更濃縮的葡萄所釀成的葡萄酒,大多耗時費工,需要更多的人為努力方可達致,很難稱得上自然天成,逢此新舊世代交接,此近三千年歷史的古法,又能為今日的葡萄酒世界帶來甚麼樣的新意呢?

這些因脫水而變得更濃縮的葡萄所釀成的葡萄酒,大多耗時費工,需要更多的人為努力方可達致,很難稱得上自然天成,逢此新舊世代交接,此近三千年歷史的古法,又能為今日的葡萄酒世界帶來甚麼樣的新意呢?

採用粉紅香檳的概念,在白酒中添加5%優雅的Cinsault紅酒,調成帶有一抹淡橘紅,多酸有力但質地細膩的淡粉紅酒,即使已經9年陳年,但喝來仍然相當年輕,仍有數十年的未來,宛如無泡版的頂級粉紅香檳。

其所釀製的Juhfark風格相當濃厚,葡萄雖頗成熟才採收,但卻有如鋼鐵般極為強硬的酸味以及如泡過火山岩塊般的礦石質地與收斂感。甜熟的熱帶水果香氣中帶有草味與蜂蠟氣息以及Somlói最招牌的火山礦石氣,頗有老派的硬漢之姿。
此詭奇的逸品風白酒相當少見,但一日內連喝四款又都來自匈牙利最小產區裡的火山錐山坡,就很難只是巧合,特別是其中還有一款採用匈牙利最為常見,風味極為清淡簡單的Olaszriesling葡萄,但卻釀成極為濃厚,粗獷風的礦石味白酒。
去的二十年間,有十多年都在拜訪酒鄉的路上。也許因為習慣了居無定所,能放進行李箱的,都是不得不帶的必需品,自然而然地,生活的需求也跟著精簡到僅剩一只行李箱,20公斤的尺度。多一條HDMI連接線就得拿掉一件襯衫,即使是三個月的長徒旅行也多是如此,但因不時遷徙,身邊的長物少了,不再需要三心二意地想著帶或不帶,生活反而變得輕鬆快意。
中國版GQ雜誌的葡萄酒專欄自2010年10月開始一共刊載了三十篇文章。三年之後的最後一篇卻是這篇談正餐開始之前的開胃酒,也許,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束。新的專欄轉到也是在北京發行,中文版的La RVF(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這本法國最重要,也最長壽的葡萄酒雜誌,這是過去二十多年來最常翻閱的葡萄酒期刊,可以在上面寫文章確實是人生始料未及,已經刊載兩期了,之後也會陸續貼到這邊。
便宜的葡萄酒,標準瓶750cc,在歐洲的零售市場上,兩歐元以內就可買到,最貴的,即使是新近上市的年份也可達上萬歐元。在貧與富早已兩極化的年代,這樣高的價差還是相當驚人。常有讀者忍不住問:越貴的葡萄酒真的越好喝嗎?
果加計因木桶培養而必須多出的人事費用,光是橡木桶的支出,常是許多葡萄酒最重要的成本,有時甚至於會超過葡萄本身。聽起來也許有些愚昧,但因為昂貴,高級的木桶香氣便成為許多炫耀型的昂價酒必備的香氣。